大学生家教经验总结
1.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为人师表嘛到学生家应礼貌大方洁身自好,尽量不穿奇装异服。进屋有可能换鞋,所以千万不要让脚一出鞋就带出一股异味,这会很没面子的(尤其是男同胞要注意了!)
2.诚实守信这是为人处世基本要求,再说我们耍的雕虫小技怎能骗得了社会经验丰富的学生家长,一旦把戏被识破,离下岗也就不远了。如果想避免发生这样尴尬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老实人,办老实事。这一点也不老土。反而是最真的。
3.学生家长之所以请我们是因为我们是高校的学子,是母校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,因此外出时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,并借各种机会向外界宣传学校的良好校风和优秀传统。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,同时对我们找工作也有利,有口碑的母校会让我们更容易一些——这就是品牌效应!请记住一句话:“送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”
亲爱的朋友们,经验的积累在于实践和总结,上面讲的有可能还不是很全,但我仍希望它能对需要帮助的朋友有所帮助!
祝你们成功!
当家教之前,一定要事先对家教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。
总之,这第一条经验,详细说下来,就是:
1,通过和家长对话,和学生直接对话,将学生属于什么类型作出判断。询问的内容: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;自觉性;学生对学习的看法,是否厌恶,有多厌恶;学生的兴趣(有助于和学生沟通交流)。
2,通过得出的类型判断,如果是好学型,那好办,可以教了(不过有的学生太好学了,这样你当家教可是很累的,要仔细考虑好什么样的价格才值得自己的付出)。而且这样的学生好处是,你留下的任务,基本会完成一些,甚至全部完成;你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提高他的成绩。如果是懒惰型的,那可要考虑清楚要不要教了。要教的话,也一定要大强度的教。上课的时候会比较轻松,因为学生平时不学习,只好在上课中拿出时间让他做题,做总结了。这样下来,需要的课时量要多。这时家长是否能承担也是个问题了。不过根据薄利多销原则,可以和家长协商,达成双方的满意。如果不能满意,我看还是算了的好。让家长再找别的来吧。免得双方都不愉快。
在上课怎么讲的问题上,你仍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水平,理解能力。
不同的人,讲法不一样。有的人聪明到一点就透(这样的找家教的比较少,我遇到过一个,个人觉得她实在没必要请家教,自己学就挺好的),或者比较聪明的,你讲一遍就能懂。遇到那种理解力不够的学生,是绝对痛苦的事情,我个人是不愿意教这样的,他理解不到,往往还会怨你讲的没水平,而你讲得让他懂了,却又会偏离真正正确的思想,就是说他会错误的理解解题过程,并且对这种错误认为理所当然,慢慢地,他的学习就变成只为了成绩不为理解知识而机械地学习拼命,大大背离我个人的价值观。
不过相对而言,大部分高中生理解力都足够,初中生就差很多,这也是因为中考刷下来一批学生的原因。另外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也多一些,理解力相对高很多,所以要教还是教高中好一点。
记得当初辅导班负责人让我去试讲一节英语课,下面坐着二十多个学生还有几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。刚开始还有一点害怕,心里有所顾忌。但当自己真正拿着课本走上讲台时,我一点都没感觉到紧张或者别扭。瞬间,我感觉这里才是我人生的舞台,学生便是我的观众。我的职责便是让台下的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收获、成就。
仔细回想这过去的20多天,虽说每天都是按着同样的步伐进行着教学,但是和学生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我变得很轻松,无忧无虑。唯一的想法就是让他们把我所教的搞明白,掌握好。由于缺乏经验,有一次上课时我不经意地把一位学生给说哭了。我问她一个很简单的单词的拼写,结果很长时间才说出来,而且还是错的。于是我就问旁边一位比他低一年级的学生。我当时气地说:“你怎么连低一年级的学生都不如的啊”。说过这句话我就感觉自己说的过份了,然后就过去赶紧给她道歉。那时感觉自己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,毕竟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,还好得到了那位同学的原谅。作为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,我们要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,不要说一些让自己后悔,让学生受伤的话。在辅导班里,我既教小学又教初中。有时对小学生我会没有耐心。一天教小学生读单词”present”,由于这个单词对于他们来说很长而且读音不容易掌握,所以我反复教了十来遍,可是他们就是读不准。我恼怒了,把书往桌上一拍没心思教下去了。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,看见他们正在努力地纠正自己的读音错误。眼泪差点流了出来,我感觉我又错了,不应该去这样对待这些可爱的祖国明天之星们。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所学的毫不保留的教给他们,担心他们掌握的不牢固。
作为一名师范生,未来的一名老师。学生是我们的一切,为了教好学生,我们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。同时也要摸索一套适合学生、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。这个暑期过的很有意义,深深体会到了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任何事情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、得心应手。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未来的路充满的未知,但我相信我会脚踏实地去兑现我的承诺,努力做一名好园丁!
合肥家教网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