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合肥家教网,您是第 5067588 位访问者!

合肥地震已进入活跃态势 45年来最高水平

更新时间:2015-05-08 20:48:03点击次数:1883次字号:T|T

   5月12日,安徽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,会议透露:2014年以来,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,共发生1.5级以上地震78次,3级以上地震10次,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   合肥位于华中地震区,著名的郯(城)-庐(江)断裂带斜贯城区东侧。历史上山东郯城81/2级、霍山61/4级强烈地震都曾波及我市,造成严重破坏。合肥境内也曾发生过两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,即1673年3月29日合肥城南发生5级地震,地震时“声如雷,屋舍倾倒”(清史稿·灾异志)。1954年6月17日于合肥-六安间发生51/4地震,造成部分房屋倒塌、损坏,浇好的水泥柱开裂,合肥邻近20多个县市均有房屋倒塌,波及面达28万平方公里。
合肥市于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。

   7月25日00时48分,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(东经117.5度,北纬32度)发生3.2级地震,震源深度12公里。

去年以来1.5级以上地震78次,79年固镇曾发生5级地震

   安徽省于1970年建成地震观测台网,开始监测以来,1.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,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.5次,最大地震为1979年固镇5级地震。1979年固镇5级地震造成4人受伤,部分房屋受损。

   2000年以后,中等地震活动增强,先后发生了2006年定远4.2级、2009年肥东3.5级、2011年安庆4.8级、桐城3.6级、2014年霍山4.3级和2015年阜阳4.3级地震。安庆4.8级地震造成600多户房屋不能居住,3.7万人受灾。2014年以来,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,共发生1.5级以上地震78次,3级以上地震10次,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
安徽地震监测台站达145个地震应急避难场达120多个

合肥市重型地震搜救分队45人在大蜀山进行演练

   据安徽省地震局局长张鹏介绍,安徽地质构造比较复杂,著名的郯(城)—庐(江)断裂带斜贯全省,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。目前,我省地震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,全省建成了145个各类监测台站,基本实现“一县一台”,具备对全省1.0级以上地震的监控能力。2007年组建了安徽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,同时依托消防、武警、民兵预备役部队、矿山企业等,全省共建立有组织的地震救援队伍共81支,总人数7500余人,全省建成了120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。

2分钟以内完成地震速报最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

   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重点实施“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”项目。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,全省地震监控能力将达1.0级,重点地区0级以上,地震速报时间由原来的15至20分钟缩短到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,最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,地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。

郯庐断裂带有专项监测沿宿松、潜山、庐江、泗县出境

   郯庐断裂带在我省沿宿松、潜山、庐江、泗县一线出境,长度约450公里,宽约20到30公里。1400年以来,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共发生了3.5级以上地震11次,其中5级以上地震2次,最大为1868年定远5.5级地震。“1970年以来,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7次,最大为4.2级地震。安徽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已经布设了24个台(点),60个观测项目,“涵盖了电磁、流体、形变等全部前兆观测手段。目前针对安徽段的科研项目很多,比如中国地震局断层气、流动地磁、流动重力监测项目等。

合肥地震危险度全国第二?完全没有根据

   近日,在网上流传着一个《中国部分省会城市的地震危险度排名》,其中石家庄排名首位,合肥市紧随其后。安徽省地震局局长张鹏表示:“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,我们还没有达到能够预测某个地区或某个城市的地震危险程度。”因此,张鹏建议广大网民,类似这样的网络排名,并没有太多的科学根据,请大家不要轻信和传播。

   对于地震,咱们应当从全方位进行了解,以科学的态度对待,切不可信谣,传谣。看完本文,记得也给亲朋好友看看,心里有底,保持冷静,十分重要!

(编辑:hefeiedu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