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敏洪:我今天做事的风格都能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
我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,都和我的父亲联系在一起。
我的父亲是个木匠,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。但父亲不是那种能够做精细家具的木匠,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时帮助架大梁的木匠。在我的印象中,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时间比用在做家具上的时间还要多,但他依然乐在其中。每次他做家具,我就在边上帮忙,其实是捣乱,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用刨子、凿子、锯子等工具。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小凳子,尽管小凳子一坐就散架,但依然充满了成就感。我现在动手能力较强,和小时候玩这些工具有很大的关系。
我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,需要坚韧和努力,这种个性其实是来自我的母亲。
有一年冬天下了雪,家里没有了草喂猪喂羊,我妈让我拎着篮子在野地里,把雪拨开,把雪底下的青草一颗颗割起来,割了整整一天。这一天成了我童年里最艰苦也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。在我的记忆中,我的母亲也几乎没有打过我,她根本不需要打我,只要看我两眼,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加倍努力,否则后果会很严重。所以我的勤奋很大程度上是被我妈逼出来的。
我后来能够上大学,成为老师,也是因为我妈。从小我妈就说在农村一辈子太苦了,最后能够当个先生最好。先生在农村人的嘴里就是老师的意思,所以我从小被我妈念叨得对老师充满了憧憬,因此不管怎样被老师折腾,都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地位。
等到高中毕业时的1978年,中国迎来了全国第一次高考统考,结果我根本就不可能考上,英语才考了33分。回到农村种地,我死心了我妈不死心,听说家乡的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,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,说我高考考的就是英语,英语水平很好,硬是把我给塞进学校去当了代课老师。那一年我十六岁,英语勉强能够背完二十六个字母,哪里能够教学生,但农村的初一,似乎怎么教都行,学生还很喜欢我。
从那里开始,我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,结果又落榜了。决定考第三次,也是我妈起了重要作用。我本来都打算放弃高考了,但我妈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,就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让我进去,她一农村妇女,在城里哪有什么关系啊,可她硬是找到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,把老师感动得不得不收下了我。从城里回来那天晚上,刚好下着大暴雨,我妈回家的路上,摔在沟里了好几次,我在家里等着我妈,一看到我妈变成那样,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次只有一条路了。在拼命了一年以后,终于走进了北京大学。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,我妈一高兴,把家里的两头猪都给宰了,让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。
我父母成就了我的个性,我的个性融入父母的优点,也把他们个性矛盾地结合到了我一个人身上。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,几乎每一点都能够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