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叛逆期中学生
青春期是人生道路上身心发展的重大转折期。这个时期的意志、情感也处于过渡阶段。青春期的学生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,自我监督能力还不强,容易有过激的叛逆性言行。所以又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之为“叛逆期”。那么,如何做好叛逆期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呢?
一、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
兵法云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做学生工作也是如此,如果对学生的年龄特征、心理特征都缺乏基本的了解,那又怎能企盼在工作中取得成效呢?
青春期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,他们不轻信,不盲从,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,敢于质疑,乐于争辩。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尚不成熟,如质疑缺乏充分的根据,争辩常有固执、偏激的倾向。老师们了解到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之后,不妨把学生叛逆的言行看成是一种追求真理、探索新知的勇敢精神。
二、耐心疏导,不要简单禁止
抗拒和好争辩虽然比较令人烦恼,但他们都来自于学生对自主的渴望。这些都很正常。青春期的学生已具备了成人化的逻辑思考能力,遇到不同观点就可
三、明辨是非,建立规则约束机制
强行压制学生的叛逆性,有害身心健康,相反,极端放纵,不加约束更是后患无穷。如何约束呢?还应双管齐下,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,又要加强班集体的监管力度。
首先要让学生们明辨是非,帮助学生分清“自尊心”与“虚荣心”,“自豪”与“高傲”,“羡慕”与“嫉妒”,“竞争”与“攀比”,“个性”与“怪异”等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,增强他们的自制力,提高他们的“免疫力”,让他们少走些弯路,少犯些错误。
其次用规定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。在实施规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。一要严格,也要公平。每一条规定的产生都会遭遇它的抵抗者,当抵抗来自叛逆性较重的中学生时,规定的实施难度会突然加大。事实上,在规定的每一个实施阶段,都会有人尝试突破。老师们可能感觉放弃规定要比对付抵抗容易得多,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严格,一定要坚持,千万不能妥协。二要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。监督的方式具有多样性,有群众监督、班干部监督、老师监督、学校有关部门监督等等。监督能更好地促进规定的落实,并能检验规定实施的效果。
四、避免冲突,不要臆测、蔑视学生
对于叛逆性重的学生,教师心里不要存有偏见。有些教师有一种心理的固定模式,为了维护师道尊严,把同学的每次争论都当作一次战斗,非要分出胜负高下不可。其实,师生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,尤其当你面对的是叛逆期的少年。但不能每次面对分歧就情绪失控,甚至臆测和蔑视学生,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,否则,学生容易产生对立情绪。其实面对分歧应根据实际情况,师生平静心情一起来解决问题。
五、保持距离,给学生一定的空间
对于叛逆期的学生,老师要掌握好关心的分寸。学生
六、正面引导,利用积极情绪
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,老师需要做的是发现和把握他们心灵中闪光的东西,点燃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火种,引导他们养成阔大胸襟、包容谦逊的品格。
学生开始挑战老师的权威是件好事,决不是坏事,这种现象表明他正在长大。如果你的学生正经历这个发展阶段,请你试着多想想他好的一面,带着好脾性、幽默感来面对他,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包容他。记住,这个阶段总会过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