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合肥家教网,您是第 5067178 位访问者!

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

更新时间:2014-08-24 09:45:20点击次数:2017次字号:T|T

【摘要】本文结合班里两起典型的学生叛逆现象,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,对全年级1034名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12.0数据处理、百分比数据处理,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,旨在找到引起学生叛逆的原因,尤其是学生叛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,并寻找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叛逆期的对策。

【关键词】高一学生  调查   叛逆心理   对策

 

第一次家长会上我班有两位家长给我反映了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:一位家长则反映他的小孩(学生甲)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不再和父亲讲话,至今已有4年多时间,在他的材料里把父亲比做“日本鬼子”,初中期间,虽经班主任出面协调,但未收到任何效果;另一位家长反映他的小孩(学生乙)自初二开始就不和父亲讲话,至今也有近两年时间。后来又有家长陆续反映小孩在家学习期间,房门紧闭,不准父母进入,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,父母对小孩的学习情况基本不清楚。对于这些情况,我也尝试进行干预,不断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,但明显地感觉到收效甚微。这引起了我的注意,感觉高中学生的叛逆还不是个别现象,于是蒙生了调查研究的念头。

三、高中学生产生叛逆的原因

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,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。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和“断乳期”,身心发展不平衡,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,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、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、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,因而出现叛逆现象。在调查中,有55.03%学生认为叛逆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,也有36.8%的学生认为是“不成熟的表现”,因此,叛逆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,是高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。不过,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,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。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,发展下去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,并有可能成为学校管理的重大安全隐患。

就其形成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

根据学生调查表的选择题统计数据,有高达52.81%的学生认为“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”是“不恰当家庭教育”;有高达16.1%的学生认为“自己做错事后,家长的态度” 是“打骂”或“责备、讽刺、挖苦”;有高达62.59%的学生认为“做错事后,最反感的事情” 是“被家长挖苦、讽刺”。根据家长调查表的选择题统计数据,有8.63%的家长在“小孩犯错时(如偷看课外书、沉迷于游戏、成绩不理想等)”时采取挖苦讽刺、打骂、体罚或迁就的方式;在问及家长与小孩的关系时,只有67.45%的认为是“亲近的家长加朋友关系”,还有27.7%的认为仅仅是“亲近的父(母)子关系”,更有4.86%的认为“等同于仇人一样”;当问及“平时与小孩的交流方式”时,“正式找他(她)谈话”占16.55%,“批评”占3.96%。结合判断题的SPSS12.0数据处理结果,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。

2、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

调查表明:也有13.93%的学生认为“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”是“不恰当的学习教育”,有7.84%的学生认为“做错事后,最反感的事情” 是“被老师批评”。学校教育及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,若采用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,学生原有的心理障碍不但没有得到解决,反而火上浇油,还会产生新的心理障碍。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,成绩要么直线下降,要么起伏不定。 

3、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

调查发现,有6.19%的学生认为“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”是“不恰当的媒体渲染”,这比例虽然不高,但有高达53.52%的学生 “喜欢电视、卡通片中描写的‘叛逆英雄’”,大众媒体的影响可见一斑。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、制作上因着力大众,而忽视对青少年学生受众群体的关照,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、世俗的因素,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及制作节目的连贯性,使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学生的内容,而被青少年学生负面地接受了。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,有意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一些时尚新奇文化现象如:“朋客、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,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。如目前热播的一些韩国电影电视片及日本的一些动画片,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,夸大叛逆者的能耐,鼓吹个人英雄主义。

  4、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

本次调查,在设计“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”选项时,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一个“其他”选项,没想到竟有高达27. 2%的学生选择这一选项,仔细分析,除了生理因素等原因外,同辈群体的影响应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这是因为,在众多同辈体中,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。他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,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,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,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,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。若同辈群体中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,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学生心理也产生不良影响。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英雄观——出风头、唱反调等,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学生在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,再加上高一学生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,又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。

(编辑:hefeiedu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