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最伟大的25个教育法则(21-25)
二十一、马太效应:让孩子的自信心茁壮成长
《圣经-新约-马太福音》上有个故事。一位富人要去远行,临行前,他将财产委托给他的仆人掌管,根据各人才干。给了第一个仆人5塔伦特(注:这是古罗马货币单位),第二个仆人2塔伦特,第三个仆人1塔伦特。第一个仆人通过经商赚了5塔伦特;第二个仆人也赚了2塔伦特;第三个人却把钱埋在土里。富人回来了,对前面两个仆人说:你是位自信的人,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。但把第三个人的1塔伦特夺下,给了第一个仆人。“凡是有的,还要给他,使它富足;但凡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去”,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将这种现像称之为“马太效应”。这说明了一个事实的存在,任何个体、群体或地区,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,产生积累优势,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。在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上,越有自信心的孩子,就越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鼓励和帮助,取得更多的好成绩,而这些好成贯又会进一步刺激孩子自信心的成长,从而进入良性循环。
美国的心理学家,曾对150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秦晋之好,发面,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: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;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;三是很自信。一位哲人说:当你有天才的感觉,你就会成为天才;当你有英雄的感觉,你就会成为英雄。
在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中,我们要找到培养他自信心的起点(发现他的优势)、让他勇于尝试(在失败中取得成功经验,再加以表扬)、对他的自信心加以呵护(肯定他的与众不同)、并对他的自信心予以张扬(肯定他的进步,并及时表扬)。每次都能取得进步,哪怕是点滴的,也需要充分肯定,不要给太多压力,而是引导他进步。
二十二、狐狸法则: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
狐狸世界的法则是:成年后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,它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,这也是自然法则。如果你不懂的生存,你就被淘汰。
很多百万富翁让他们的孩子自己打工等挣零花钱,因而孩子们在学校捡垃圾等都不觉得丢脸面,这是份光荣的事情。在洛克菲勒的家族里,就是这样对下一代的培养都是让他们自小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,并记下帐目,算起工钱,他们并不是没钱,而是培养孩子们的艰苦自立的品格和勤劳俭仆的美德。喜剧明星戴维说起自己的成功秘决:在自己毕业的时候,收到了一份最重要的礼物,父亲给了他一块硬币,语重心长的说,拿去买份报纸,然后找份工作,自己去闯一闯吧。(他家里很富裕)
一位年轻的母亲,带自己的孩子去公园,有很高的台阶,孩子兴奋的自己要爬上去。在他跌倒的时候,他望了望母亲,母亲慈爱又鼓励的眼神,他终于自己爬上去了。人生的阶梯,我们不知道要经历多久,但有一点,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来爬这个人生阶梯。
因而,当我们舍不得让孩子受这个苦那个苦,如开车送上学等,谁知道,这在以后,孩子会失去多少难以学到的东西呢。没有人在孩子的未来可以帮他,只有他自己。所以,有远见的富人,只把很小的一部分财产留给后代,就是要让他们明白,唯有他们自己努力,才能活的更好,否则,富余的财富,让他们失去创造力,后代的后代也更难以保持家族的优势地位。
二十三、鲇鱼效应: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
很久以前,挪威人从深海捕劳的沙丁鱼,总是还没到达海岸都已经死了。但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,活鱼比死鱼可是贵上好几倍呢。这是为什么呢,原来,渔人在这船的鱼槽里放进了鲇鱼,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,鲇鱼出于天性不断追逐沙丁鱼,在鲇鱼的追逐下,沙丁鱼拼命流动国,激发了其内部潜能,从而活了下来。
这就是“鲇鱼效应”,它告诉我们,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内部潜能。在孩子教育上,给他们竞争的舞台,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,让他们以后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。保护反而适得其反,动物园里的老虎,看来起像猫,就是缺少竞争。
我国有个“孔融让梨”的故事,说的是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。有一个犯人,说到自己的时候,讲了这个故事的一个版本的续集。他心里是想大的苹果的,当妈妈问他的问候,他说吃小的。妈妈欢喜的将大的苹果给了他,从此,他就学会了说谎。引导不对,就造成后果不同。另一个版本中,当妈妈问到三个孩子要什么苹果时,大家都争着要大的。妈妈告诉他们:大的苹果就一个,你们去修剪草坪吧,谁最先完成,谁就吃它了。这就是引导到公平竞争上去,后来,这三个小孩都取得成功。
二十四、天鹅效应:溺爱是一种伤害
本节内容前面很多节里有类似建议,不详作解释。
慈母多败儿,溺爱常常让孩子变的软弱、无能、任性。我国有句成语:过犹不及。说的是凡是“过分”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。
二十五、刻板效应:对孩子的偏见、成见
有些父母,总是记着孩子的“不是”与“错误”,对孩子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才的刻板印象,当孩子进步后,还是以原来的语言去评价他,这就伤了孩子的自尊,也影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。
有人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众人回答:
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,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,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:“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”老人问:“这孩子是你什么人?”,公安局长说:“是我儿子”。
请问:这两上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。
这一问题,在被调查的100人中,只有两人答对。调查者后来向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,父母没答对,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:“局长是个女的。”
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答不对这个简单问题呢。这就是“刻板效应”,也叫“定势效应”,即依照自己固有的看法,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去推想,所以找不到答案。而小孩子没这方面的经验,而而一下子就能答对答案。
一个实验中,实验者向两组学生展示同样一张人物照片,要他们用文字对照片加以描述。实验者对第一组学生说,这是一位怙恶不悛的罪犯;对第二组学生却说: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。
第一组学生描述: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,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……
第二组学生描述: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,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人生道路上有克服困难的意志……
仅因为先前的提示不同,描述结果竟有戏剧性的差距。生活中这种例子是常有的事情:青年人认为老年人保守;老年人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等等。这也就能解释人们往往容易一见钟情呵。以貌取人的情况,比比皆是。
苏东坡有次看佛印,看到他坐着,就说:你看起来是坨屎;佛印看他是站着的说:你看来是一座佛。苏东坡大笑而去,回家告诉了苏小妹。苏小妹笑道:你以为你得了便宜,其实你心中想着屎就会说是屎,他心中想着佛就是佛。
不要让自己的刻板,印记孩子的进步。要对他的进步看在眼里,放在心中,还要及时表扬。
(合肥家教网编辑)